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自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以來,忻城縣結合當地發展和本土特色,通過拓展陣地建設、強化隊伍建設、創新活動方式,積極探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奮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忻城經驗”,彰顯文明忻城新形象。
“您好,可以在這邊掃碼,關注人口普查相關信息,還可以到服務臺領取小禮品?!?月20日,在忻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之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題宣傳活動現場,志愿者積極引導群眾掃碼、領取禮品、了解普查常識等,鮮艷的“紅馬甲”在秋雨中特別引人注意。
整合多方資源
打造文明實踐主陣地
“上山砍柴要用刀,出門過河要架橋,人在社會要交往,文明禮貌第一條?!边@是9月16日該縣山歌宣講帶頭人蘭培文在文明行為山歌培訓時所唱的山歌。作為忻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傳唱基地負責人、山歌宣講帶頭人,蘭培文平日里不僅自己登臺演出,還在忻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傳唱基地開展山歌培訓活動。據悉,今年上半年,蘭培文舉辦的山歌培訓班宣傳內容包括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人口普查等方面。
忻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傳唱基地是來賓市首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傳唱基地,由山歌愛好者自發籌建,成立山歌宣講團,打造山歌直播間。主要目的是開展公益性質的正能量山歌學習、傳唱、編寫、網絡直播等活動。截至目前,山歌宣講團有89名成員,到各鄉鎮、村(社區)開展山歌學習、傳唱、編寫、網絡直播等文明實踐活動30多場次。
忻城縣大膽創新政企共建文明方式,以民族文化企業為陣地,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山歌傳唱基地,以民族文化特色為基礎,利用忻城“民間山歌”這一特有的藝術載體,開展山歌學習、傳唱、編寫、網絡直播等文明實踐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學習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中,達到潛移默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效果。
突出載體創新
唱響文明實踐主旋律
“養蠶的時候環境衛生要注意,溫度、濕度也要控制好,蠶寶寶在舒適的環境中才會長得更好……”在新圩鄉丹靈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業技術志愿者現場教學,向村民傳授養蠶知識。
白天有志愿者進行技術教學,晚上開展文明實踐“夜話小廣場”活動。在丹靈村嶺老屯,“廣場舞+政策宣傳+公益電影放映”等內容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在這里上演,極大地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和健身服務活動的熱情,潛移默化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實現黨的理論政策宣傳和基層群眾體育健身有效銜接。
忻城縣還積極打造純公益性質的“四點半”課堂及創新“圩日一條街”志愿服務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腳步延伸到田間地頭,在產業發展、鄉村風貌提升、村屯和諧新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忻城縣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遵循“因地制宜、資源整合、方便群眾”原則,整合黨校、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綜合服務中心等,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47個,同時利用優勢資源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今年以來,全縣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2600場次,服務群眾36萬余人次。